时间:2022/8/1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30题*,每题0.5分,共15分)1.下列选项中,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()

A.父母的约束B.学习材料的趣味性

C.教师的表扬奖励D.竞争情境

2.一个孩子捡到一元钱交给老师,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。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,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原理是()

A.经典性条件反射B.操作性条件反射

C.自我强化D.替代强化

3.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,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()

A.开始部分B.结尾部分

C.中间部分D.开始和结尾部分

4.是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,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。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()

A.前习俗水平B.习俗水平C.后习俗水平D.自律水平

5.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()

A.3岁B.6岁C.9岁D.12岁

6.根据认知生理安德森的看法,学生在进行分数除法运算时所表现出的是()

A.陈述性知识B.程序性知识

C.学科性知识D.策略性知识7.为获得奖励,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()A.内部动机B.认知动机

C.外部动机D.自我提高的动机

8.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()

A.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B.获奖情况

C.教师评语D.学生作品

9.为了要记住:“电视,服装”这两个词,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:“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”等这样的联系,此时运用的学习策略是()

A.计划和监控策略B.复述策略

C.精加工策略D.组织策略

10.“理达情不通,通情不达理”反映的是品德心理结构的()A.统一性B.矛盾性C.独立性D.兼容性11.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()

A.衣着整洁B.举止端庄C.言行一致D.个人魅力

12.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()

A.各科教学B.政治课C.课外活动D.班主任工作

13.对学生思想品德形式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是()

A.道德意志B.道德认知C.道德情绪D.道德行为

14.在中国教育历史上,认为人性本恶,教育需要化性起伪的教育家是()

16.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,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()

A.实际锻炼法B.自我教育法

C.榜样示范法D.陶冶教育法

17.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,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结构时,必须具有()

A.选择性B.差异性C.变通性D.整体性

18.在英语教学中,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两篇英语短文的课后作业任务,从教育目标分类角度来看,老师的作业属于()

A.理解目标B.分析目标C.综合目标D.评价目标

19.陶行知在解释师范一词时,将其解释为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()

A.创造性B.示范性C.复杂性D.长期性

20.“教有法,而无定法”,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年龄特点,在低龄学生中,较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()

A.讲授法B.演示法C.实践法D.作业法21.在我国,要担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,提前条件是必须()A.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B.获得相应的教师职称

C.和学校签订聘任合同D.参加过相应的教师岗位培训

22.《教育法》第73条规定,明知校舍或者教学设备有危险,而不采取措施,造成损伤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,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,依法追究()

A.民事责任B.刑事责任C.经济责任D.行政责任

23.某寄宿学校在接送学生途中,校车司机曾留出十分钟供学生上厕所和休息,但时间到点后没有清点人数直接将车开走,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车,急忙追赶,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,将门牙跌落三颗,请问:谁应对王某的伤害负责()

A.某寄宿学校负责B.校车司机负责

C.王某自己负责D.校车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24.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相关关系属于()的法律关系。A.隶属型B.平权型C.调整型D.保护型

25.李某担任某县高三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,学校以王某的服务期未满,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,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,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()

A.当地县教育局B.当地县人民政府

C.地市教育局D.省教育厅

26.教师对生病的学生救护不力,属于()

28.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规定,引导,教唆,强迫未成年人吸食,注射毒品或卖淫的,应依法()

A.处罚B.从重处罚C.加重处罚D.拘捕29.学校可以对教师以下行为进行处分或者解聘的是()A.组织交班费

B.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,一学生路上撞车,经抢救无效死亡C.强制搜学生的身体想要知道是不是偷了东西

D.与同事经常发生矛盾

完整版可私信或评论区留言,我们有真题群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142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